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緩步享食 從味蕾體會豐盛幸福

從炎夏邁入初秋,季節更迭了卻還未褪去炙熱的高溫,遲緩的味蕾與燥動的身心正需要空間與美食的雙乘發酵來獲得滋潤。

無論是街頭巷弄裡的小酒館、坐落於市區中的餐廳,或是隱居山林裡的私廚,偶而換個空間享受美食,體會空間及食物相結合、為身心帶來的舒緩效果,即是一種生活裡美妙的幸福滋味。

繽紛調色引領味蕾驚喜體驗:風流小館
座落於台北市金華街的咖啡小酒館「L’Air Café & Neo Bistro風流小館」,室內設計簡約恬適,讓人甫入內便有置身法式電影場景的錯覺,而望向窗外小公園的一片綠意,時間在這裡慷慨地放慢了刻度,愜意成了用餐必備的佐菜。

承襲名廚手藝,自法式料理中開創新意的女主廚游育甄Dana,在廚房的身影如此專注、沉著有條理地料理著眼前的食材,而從她的每一道佳餚裡,則更能進一步體會到她獨有的細膩心思與獨到創意。像是精彩開場的沙拉前菜──「新鮮無花果,搭配多種風味番茄、焦糖西瓜、覆盆子油醋與伊比利火腿」,視覺上如同一幅色彩對比搶眼的油畫創作,而來自陽明山上有機栽培的義大利番茄,高飽水度又酸甜感鮮明,其中藉由特製的Mozzarella cheese凍做為甜鹹之間的橋樑,整道菜品嚐起來能享受到當季蔬果的爽脆甜鮮之外,還有芝麻葉與火腿堆疊而成的不同層次風味,讓人在極為細微的地方吃到令人驚豔的口感。

另一道論姿色及風韻亦不遑多讓的前菜──「煎烤龍蝦拌酸甜櫻花蝦醬汁、青蔥炭香茄子泥與爽脆黃瓜、甜蘋果」。新鮮的波士頓龍蝦外皮微焦帶有酥脆感,入口則清甜Q彈,與酸甜櫻花蝦醬汁獨有的香氣油脂相輔相成,在齒頰間留下海洋吹撫而過的氣息,尾韻則有香草的香氣浮現;而茄子泥裡的炭焙柴魚風味,則為這道菜增添了些許粗獷感,若於之間交錯享用清新的黃瓜及蘋果,便能體會三種不同風味的交錯與變化。

餐點的設計與變化,除了扎實的功夫與有趣的創意之外,食材的挑選更是要角,主廚Dana平時裡喜歡自己到市場挑選食材,另外也與陽明山上的有機小農合作,所以在風流小館,餐盤內的每一樣食材,皆是經過她精心搭配之後所產生的創意。像是主菜「煎烤牛小排搭多樣小農蔬菜、南瓜泥、柚子胡椒青蔥醬汁」,牛小排在初步煎過之後,再低溫炙烤,出菜前再添加奶油炭烤,增添香氣與滑嫩感;蔬菜則是以油封方式烹煮,保有蔬菜原始清甜又同時入味香草香氣;柚子胡椒青蔥醬汁的創意發想則來自中式蔥爆牛肉,再以紅酒牛肉汁為基底,所以嚐起來既相近又相異,不得不說,令人難忘的美味背後可少不了繁複的工序啊!

最後,扮演Ending角色的甜點是經典法式「酒煮水蜜桃搭配新鮮覆盆子與香草風味綿滑奶凍,荔枝與覆盆子冰沙」,初入口先是由柔情似水的玫瑰芬芳全盤占據,說時遲那時快,幸福感頓時傳遍全身,再入口的覆盆子冰沙與綿滑奶凍,酸甜細膩的滋味,更是徹底滿足了每個人為甜點所保留的胃,讓最初步入餐廳的慵懶心情結束在粉紅色的幸福氛圍中。



熟成風味打造身心完滿感受:橡木炙烤牛排館
座落於台中八期重劃區內的「MEATGQ橡木炙烤牛排館」,由牛排教父鄧有葵先生擔任餐飲顧問,整體空間則由台中知名設計工作室一手打造,室內寬闊的用餐空間搭配上沉穩的大地色系,讓人不自覺便放鬆了下來。餐廳左側兩座引人注目的開放式澳洲烤箱Beech Oven,主廚們正專注地炙烤著一會兒便要上桌的鮮味牛排,那烤箱內的橘紅色火燄伴隨著木頭的煙熏氣息,安靜地為這個環境營造出一股親切又熱絡的氛圍。

溫度,是掌控食材美味的第二要點,第一則是新鮮。針對新鮮,MEATGQ對於食材有著嚴謹的要求,餐廳現場便有一座肉品成熟室,透明化呈現出每一塊乾式或溼式熟成牛肉的品質,讓吃的人安心。而對於溫度的堅持,則是為了讓每一道餐點皆是以最完美的狀態提供給客人享用。以餐前麵包為例子,因為純粹的口感最能滋潤心靈,所以採用健康天然酸麵團來發酵的歐式麵包,當場現吃現烤,搭配上香甜綿密的奶油及竹炭鹽,入口便是清新的麥香混合著溫潤的奶香,或是輕咬竹炭鹽時在口中綻放出的鹹味,更是增添了豐富的層次感,一開場便讓人食慾大開。

開胃之後,緊接著是前菜點單排行榜上的雙料冠軍:香煎干貝與牛肝菌Cappuccino蘑菇湯。堅持使用直接能夠生吃的干貝,以六分至七分熟的方式炙燒到表皮微焦,便能保留干貝本身的清潤鮮甜;而牛肝菌Cappuccino湯,則是經過長時間繁複的製作工序,先是將蘑菇乾炒至濃縮後再送入烤箱炙烤,讓味道完整地鎖在食材裡,接著打碎再以雞高湯熬製,貼心地讓不吃牛肉的客人仍能享用美味的湯品,最後盛入杯內再加上奶泡,除了奶泡為湯品保溫,也為整體濃郁風味加分。

美味的肉質是豐富味蕾的首要特點,但牛肉的肉質則關乎於乾式或濕式熟成,兩者在風味及嫩度上具有截然不同的差異性。以乾式熟成來說,是較為古老的熟方式,將肉品曝露在空氣當中進行自然發酵,利用空氣蒸發肉品表皮的水分,將肉汁鎖在肉質裡,而MEATGQ所精選的乾式熟成牛肉,還特別帶有一股榛果香氣,倘若喜好濃郁多層次的風味特質,則絕對不能錯過「乾式熟成紐約客」這道主菜,上桌時淡淡的榛果香氣便先滿足了嗅覺,入口嚼勁十足外,還愈嚼愈有味道!倘若是喜好柔嫩口感,「頂級老饕牛排」則是此類中最受歡迎的一道主菜,採真空包裝來保留肉汁的濕式熟成,鮮嫩多汁為其主要特色,而在熟成過程中所轉化而生的微酸滋味,也是此類牛排的特色。無論是那一類熟成方式,MEATGQ所使用的澳洲烤箱Beech Oven,能加溫至攝氏600度以上的高溫炙烤,將肉汁急封在肉裡,烤箱內並伴隨著木頭燻烤,讓木頭的香氣進到肉質中,用餐時再搭配芥末子或法國鹽之華,都能品嘗到多變的味道,不只滿足飽腹之慾,那豐盛更使心情愉悅。





法國北非家鄉味創造情感連結:黑腳私廚
大自然的環境分外能撫慰人心,若能到座處山林裡的法國人家中用餐,窗外有滿山的翠綠作陪,屋內則與親友一同享用道地法國義大利北非的家鄉味,品嚐那傳承自家族與文化的豐厚料理。如此美好的時光,便在位處新店山裡的「黑腳私廚Le Pied noir」。

黑腳私廚的靈魂主廚阿勇來自法國,自小就十分喜愛做菜,常與母親在廚房裡學習各式料理。而後遇見了來自台灣的女主人,兩人結成連理定居於台灣,一開始常在節日邀請朋友來家中用餐,沒想到手藝大獲好評,便在一個機緣促成下在家中開設私廚。提及家鄉味料理時,因為主廚的外公曾經有一段時間居住在北非,生活飲食便自然地融合了北非、法國及西班牙的風格,而這些曾經移居北非又再返回法國的人們因而得有「黑腳」的特別稱呼,意思大約是說他們為法國的文化與生活飲食各面向帶來了新氣象。

以主菜「北非羊肩包」來說,即使一般料理偏好使用山羊肉,這道料理堅持使用綿羊,肉質鮮嫩又少了羊肉的腥膻味,香料則使用了孜然及薑黃等,為法國結合北非的料理作法,而馬鈴薯的部分還特別使用鵝油煎烤,香氣與口感分外香甜。另一道廣受客人喜愛的「北非白酒明蝦」,則是香草香氣豐富,搭配上濃郁入味的醬汁,讓人不自覺地允指回味,還有道地手工製作的「土魯斯白酒香腸」,沾上些許芥末籽醬再送入口中,能一次嚐到富含香氣的肉汁及芥末的些微辛辣,忍不住是一口接著一口。

不過,提及食物帶來的療癒效果,主廚阿勇為我們介紹了「洋蔥湯」,他說法國人常常在週末時候都要煮上這一鍋湯,享用之後便覺得這一周的生活過得圓滿了。他特別在豐富濃郁的湯頭上另外鋪一層自己做的麵包,加入起司與白酒,在烤箱裡烘烤之後才算大功告成,那洋蔥的清甜與白酒融合之後,除了帶出類似海鮮的鮮味外,浸過湯汁的麵包與起司也是另一種完美的結合。最後上桌的,是主廚花了一個小時所製作的甜點:「義大利烤奶酪」,以傳統道地的做法,用蛋白來烤製,奶酪裡還加了藍莓、橘皮,最上層的為蔓越莓,質地份外綿密香甜,特別的是橘皮將整體的味覺增加了新的層次,清爽滑順。在黑腳,就像是在朋友家中作客,彼此分享著美食與生活點滴,空間裡盈滿著溫暖的情感,生活便是在這樣的單純中,體現出最為美好的價值。




採訪撰稿:鄭蕙質、攝影:石吉弘、Morris Pai
本文刊載於中華賓士 CMI 車主雜誌 2015. VOL.13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Autobiography

Autobiography

在家排行老五,來自一個傳統的家庭,曾經近五年的時間在美國舊金山求學,因而造就了一身中西方文化混合的特別體質,得以靜如處子,也可動如脫兔,溫潤的氣質裡還可能藏有諧星的因子,喜歡旅行、喜歡嘗試,體驗各種自己與環境相互之間的可能性,是個內在擁有豐富過往的老靈魂。


在職場上工作了超過十年,從青澀時期在咖啡廳裡端盤子的女孩兒、拿著錄音筆採訪形色有趣的人………到坐在辦公室裡敲打鍵盤思索著企劃案,將每一種不可能執行完成,讓每一個階段積累成為生命的精隨,而文字之於我,已如同形影不離的夥伴,喜好以文字敘述故事,細膩的潛進人心裡。I  write, therefore I am. 


因為對自己擁有探險的意願,目前的人生處於跑道轉換/摸索階段,2015年六月離開職場規律的生活,進入在家接案、以文字工作為生的日子。透過投入未知的旅程,透過創造或是扎根,重新體驗身而為人的品質,終極目標是成為身心療癒相關領域的工作者,至於如何成為,則是由眼下踏出的每一步來帶領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老靈魂不只是為自己的人生歌唱,也能協助其他人,為自己的人生鳴奏悠揚的歌。

影片企畫監製 Costco Creative cooking

刊物:Costco Connection 季刊
單元:Creative Cooking 創意料理
影片性質介紹:每一季皆會邀請主廚示範兩道料理,以平面雜誌及影音提供給全台會員。

2015 Summer Issue 
示範主廚:寒舍餐旅泰籍行證主廚 李明芢 (阿明師) 

泰式北拌烤松板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qQ7xgRDkQ

清蒸檸檬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qYIb-Wcbxw

2015 Spring Issue 
美味三明治特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qpV3GiT8c


2014 Winter Issue 
示範主廚:Christophe Mazeaud 

香煎干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k3J3nqeRc

鮭魚燉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c-pQaILCc


2014 Fall Issue 
示範主廚:Alessandra Pepe 

香烤馬鈴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yv_OBmUFQ

蔬菜燉牛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5rWUDYFwt4


2014 Summer Issue 
示範主廚:Paco 

瑪格麗特披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mlxXnGpCiU

小波菜起司沙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HUQg71y0o




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董陽孜 融書法線條於現代藝術之域



書法藝術家董陽孜女士,長期以來,從個人展覽至近期頻繁跨界合作,希冀透過各種類型的展演,與當代社會傳達書法藝術之美麗與其重要性。

自八歲即開始學習書法、一生與書法為伍的董陽孜,為台灣重量級當代藝術家,近年來傾其心力,致力於推動文字藝術,為了讓現代人能貼近書法,她不斷地尋求書法與各界藝術語彙合作的可能,挑戰前人所未曾嘗試的創作,力求打動人心的藝術。




一個孩童,自幼與書法結下深緣
小學四年級時,董陽孜與家人遷居到台北,喜愛毛筆字的父親開始要求她與弟弟每日寫書法,兩百個小字、一百個大楷,兩人研著墨、聽著廣播,就這麼日復一日的寫著,也寫下了書法與她一生的不解之緣。在第31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人紀錄片裡,她分享道「在我人生最低落的時候,我在幹嘛?我在我的工作室,我就把字拿出來,臨帖,完全讓我忘神,一坐下來,一下子時間就過了,假如有一天早上,讓我寫出來我要的東西,那是很快樂,真是很快樂。」直到現在,她仍舊每日早晨五、六點便起身寫字,往往寫到滿身是汗仍不停歇。

然而,在現下電腦網絡發達的時代,Email、簡訊、即時通訊軟體充斥在每個人的生活裡,鍵盤簡易了文字,拿筆寫字的重要性也就愈趨勢微,久而久之,字,如同是電腦裡的符號,用手寫字反而困難。董陽孜從這樣時代的演變中,深刻體會到書法之美與文化深度在這個社會逐漸斑駁的危機。她在受訪時說道:「現在的社會,大家喜好西洋文化,把名字洋化,在環境中我們也看見許多西方藝術品充斥,但為何中國的書法藝術,如此珍貴的文化,卻在這時候缺席?」她又急又憂,以自己的力量去突破框架,努力透過各種類型的跨界藝術合作,讓書法能夠以年輕人的語彙去溝通與表達,更從線條延伸出觸手,輕探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尚還留有的文化魂,使中國文化之美得以用不同的角度被體現,讓所有人感受到書法線條在生活中的各種可能。

一介女力,知其難而更愈為之
豎立在台北信義區、普普藝術家Robert Indiana的《LOVE》大型雕塑,此作受到許多年輕人及國外遊客的喜愛,成為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對此董陽孜思考著,全世界只有台灣使用著繁體字,中文字這麼的美,她可以如何將字3D立體化,成為公共藝術。因此她開始尋覓木頭來打造《誠》字雕塑,運用風化木渾然天成的形狀,以自然的美來打造書法藝術之姿。最後,費時6年所完成的《誠》字雕塑總高2公尺、寬3公尺,左部渾厚穩當的言字採肖楠木,右部則是纏繞成形的紅豆杉,兩者以鋼與樹瘤連結而成一座草書雕塑。完成後董陽孜大力廣邀年輕建築師及藝術家共同創作展示的藝術空間,自2011年起,從高鐵烏日站做為起始,旅展全台十地,行跡遍佈車站到機場、都會到離島,成為移動中的雕塑,不只為社會帶來藝術的美感培養,還有「誠」這個字在中國文化中所代表的深刻意涵,提醒著每一個人心中有「誠」。今年她更將古木版「誠」雕塑翻製成銅雕,意欲讓這件藝術品能夠不受限制地流傳散播下去。

而年紀愈長,董陽孜也把字寫得愈大,意欲追趕時間,讓人不得不看見,不得不感動。而每一幅巨幅創作常需要多張宣紙拼貼來書寫,直到創作出令她滿意的作品為止,她還會將餘下來、拆解過後的單張宣紙,一張張個別的墨跡都收妥了,直到某天仔細端詳時,才發現每張墨跡雖不成字,卻都擁有各自獨特的線條韻律,成為她把線條舞動起來的靈感,讓這些源自每天練字的遺珠,也能夠化作珍珠。2011年,董陽孜與姚仁祿、陳綺貞、五月天阿信等創作者一同激盪創意,發展出《無聲的樂章》創作計畫,將一百幅的書法線條作為經緯,與藝文樂者交織出書法與音樂的合奏。並以這次經驗為基礎,精益求精,在2014年,將《無聲的樂章》中一百幅書法線條與爵士樂、現代舞與多媒體設計相互串聯,激盪出蕩氣迴腸的《騷》。

一個續集,開創全新的藝術里程
「騷」,取其字義,常聞道騷人墨客,不過現在一般更常被理解為悶騷、騷動這一類的形容,董陽孜邀請了知名舞蹈家布拉瑞揚與羅文瑾,多媒體設計陳彥任與三位傑出音樂家,透過融合爵士樂的即興、現代舞的張力與多媒體設計的對比,讓《騷》傳達出書法線條的現代感與無限可能,把書寫運筆時的疾與緩、隱藏在墨黑與留白之間的韻律,舞動了起來。最後,這一場跨藝合作的劇場演出在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造成轟動,一票難求,董陽孜跳脫出傳統,以創新型式為書法藝術創造了一種新的生命里程。

不過,對此董陽孜仍覺不過癮,經過一年的籌備,於20153月延續《騷》表演中所有元素,並將其往上再提升,打造出《騷┼》(SAO PLUS),意圖讓觀眾直接置身於創作現場,感受更強烈的藝術撞擊。「這次許多朋友來看完表演之後,都會問我說為什麼沒有看見董老師的書法,他們想要看到的是字。可董老師其實想要跳脫出來,讓大家從筆畫去感受書法藝術,讓人在視覺上、在看完表演之後,能夠喜歡這樣的方式,然後開始想要拿起筆來」從2012年開始即與董陽孜合作的多媒體設計陳彥任說道。

一種精神,豎立後輩大眾的典範
有別於一般大眾的想像,認為表演都會事先預演,但董陽孜在《騷》與《騷┼》的表演中選擇了全然的即興,讓音樂、多媒體與舞者放下過往既有的想法,在表演裡每個人都有被看見的機會,共生一種新型的藝術。董陽孜,她不僅想讓大眾感受到生活中線條的存在,她同時也在無形之中,成為後輩藝術創作者的典範。負責《騷┼》編舞的驫馬劇團團長蘇威嘉在提到合作過程時便分享道,與董老師合作的這一次,打破了他對跨界藝術的想法,當未來有一天有機會與其它領域創作者合作時,他將帶著什麼都可以嘗試的精神,去開創各種可能。

放眼當代書法大家中,可說無人能出其左右,董陽孜卻稱自己是書法藝術家,是個喜愛書法的平凡人。但對於其它創作者及後輩們來說,她是一位很努力的藝術家,永遠都在挑戰著下一個極限,「董老師是個很豪爽的人,對於要做的事情就是很努力的去達成目標,她同時也是很低調的人,她不在鏡頭前寫書法,因為她不想把這件事變成是一種表演,書法是她生命歷程的對照,是內化的過程。」陳彥任說道。而對蘇威嘉來說,「董老師是個極度熱情的人,她對現在的環境帶有些不滿,很想要改變一些事情,她就用自己的方式,竭盡她所能,讓影響像漣漪,慢慢擴散出去。」

一份堅持,演繹文化之淵遠流傳
每一場演出,是生命的匯集將各界沖刷到一起,才能成就一段又一段廣為流傳的藝術佳話;一個機遇再加上一個選擇,則成就了影響偶然的必然,董陽孜女士,將她一生內化的藝術,結合了她生命的歷程,努力不懈地希望將書法這項文化藝術廣傳下去。「要讓這樣的文化得以傳承,除了教育體系的改變外,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讓書法、書寫的藝術與生活結合,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董陽孜的急促語調裡,我們不難發現一股滾燙的熱誠。何其有幸,在這樣的年代,擁有董陽孜這位書法藝術家,為了保留書法藝術之美而奔波挑戰,燃她一己之力去打動人心,鼓勵大家再次拿起筆來寫寫字。不知,您今天寫字了嗎?

董陽孜 台灣當代書法藝術家
自臨摹古代碑帖起始,書法創作中結合西方構圖的概念,將現代平面設計與傳統書法融合,開創出如行雲流水般的獨特書法風格。

台灣的雲門舞集、康健雜誌、金石堂書店、新舞臺、台北車站等商標文字,文學作品《孽子》及記錄片《看見台灣》、電影《一代宗師》、《大稻埕》等片名字體,皆出自董陽孜之手。




採訪撰稿:鄭蕙質   攝影:石吉弘、騷┼劇照提供:自在工作室、《誠》圖片提供:天下文化提供 │此篇文章刊載於《The Costco Connection》No.11

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

歷史與新生交錯間的美景:台中東勢‧新社

自歷史之中重生─綠色走廊
自豐原市起點,一路有著美景相伴到東勢的「東豐綠色走廊」,隔絕了汽車穿越的馬路,是一條封閉式的腳踏車專用道路,道路全長大約十二公里,路況平坦安全,很適合全家人在晴朗的日子一同騎腳踏車踏青。而為了方便遊客,綠色走廊沿路皆有腳踏車出租店,讓人輕鬆便裝即可上路,那一路上豐富的自然生態,讓人能花香拂臉的享受騎車樂趣。

豐原市的朴子口,是整條綠色走廊地勢最低的地方,所以從這裡起點會遇到一段爬坡段,平日若不常騎車,可得注意騎完這一段後可能會有腿痠、俗稱鐵腿的情形發生。而順著地勢一路騎過去,靠近石岡水壩的水源處,有一座「舊山線花樑鋼橋」,站在橋上遠望,能些微見到921大地震所遺留下的斷層痕跡。離大地震發生已經十年過去了,人們從殘垣中重新建立新家園,在綠色走廊上,能看見歷史與新生交錯的痕跡。

不撓的客家韌力─五福園
在石岡鄉的食水嵙休閒農園裡,有遠東跨距最長的景觀膠合木橋──情人木橋,據說情人們一同走過這座木橋,戀情即能長久且終成眷屬,另外園區內還有養蜂人家在現場置放蜂巢,可供遊客觀賞找尋女王蜂;還有射箭、擠牛乳等遊玩設施。園區的商店街內則有販售當地盛產的水果,因應季節有甜柿、柑桔、寄接梨等,而靠近園區的「五福園」,是台中當地客家人經營的客家餐館,讓遊人能一嘗道地的客家風味。

五福園餐廳的老闆娘,本身也是921大地震災區的災民,但就是憑藉著客家人堅定不移的精神,在同是災區的石岡鄉重新建立家園,建立五福園這間客家餐館,讓當地人與來訪遊客能嘗到道地的客家美食。在介紹餐點時,五福園的老闆向我們解釋道:「因為早期客家人大多都務農,平日體能消耗量很大,所以食物調理口味會重得多,也因為客家人很勤儉,口味重的菜餚也容易配飯,就這樣形成了客家菜的特色。」老闆特別推薦店裡道地的古老封肉,肉質軟嫩不油膩,入口即化,搭配上客家招牌筍干,又香又下飯!另外還有以當地盛產各類香菇所料理的湯品,僅一碗湯即可嘗到各式香菇的不同口感,在冷冷的冬天裡來上一碗,暖呼呼的還讓香菇的營養幫忙增強抵抗力。

舊材新用的質樸之美─新社莊園
位於台中新社大坑風景區內的「新社莊園」,海拔高約500860公尺,整個園區相當於37個大安森林公園,放眼望去一片綠意,還有滿園的美麗花草、歐式酒莊、庭園內的噴水池,讓人佇足在橋上賞景,周遭還有山嵐徐徐,如同踏入中古世紀的城堡莊園之中。興建於921大地震之後,新社莊園順著山勢建園,讓莊園被內建築能自然融入當地原有的環境之中,如此也得以保留其原始的風貌特色。更具特色的是莊園內所用建材,並非一般水泥建築,而是富與舊材新生命,將舊材重新應用,一磚一瓦以扎實的工法建製,在兼顧環保之中也為莊園增添粗獷樸實的一面。

新社莊園的視野廣闊,置身園裡如同被大自然所擁抱在懷中,莊園內的花圃植栽,皆會因應季節做變化,讓每一次到訪的遊客都能擁有全新的體驗與感受,而經過細心規劃的步道,為得是讓遊客能在遊園的同時享受不同的景象。沒想到,在台灣也能置身於中古世紀的古堡莊園,無需遠遊即可享受異國風情啊!

揉藝術至生活之中─劦陶宛
離新社莊園不遠,鄰近一片靜謐的菇園,是日式風味濃厚的劦陶宛民宿。原地在921大地震前本是在經營工廠,而約末在三年前,劦陶宛的男主人陳榮吉先生與妻子興起經營民宿的念頭後,即開始請建築師繪製建築圖,原本對建築一竅不通的陳榮吉,從繪圖開始即與建築師細心討論,親身參與施工過程,每一條水平線、尺寸長度都再三檢查,為得是能順利砌成自己的家。

而劦陶宛的女主人,是陶藝創作家柳燕,舉凡劦陶宛的建築風格、室內擺設,皆是由女主人操刀,將陶藝帶進生活當中,像是民宿房內的洗臉臺、杯子等日常用品,到生活空間內的陶藝擺設,讓劦陶宛透出一種簡約的美感。受到女主人的影響,男主人陳榮吉先生也是陶藝愛好者,劦陶宛提供住宿旅客免費玩陶的服務,體驗玩陶、拉坯的DIY樂趣。

劦陶宛的民宿環境清幽,餐廳前廊的水池中有鯉魚漫游、成群的蝌蚪聚在一塊等著過冬,而前廊也備有座椅,可以一邊賞夜一邊與家人好友閒聊。緊鄰著餐廳的,是女主人的陶藝展示廳,來到這也能陶冶性情、享受藝術氣息,或是一家人在和室房內飲茶聊天,都不失為一種閒逸享受。隔日一早,說不定還能聽到旁邊小學升旗典禮上播放著熟悉的升旗曲式,以國歌來迎接新的一天!劦陶宛早晨附有中西式早餐,女主人悉心製作的中西式早餐中也附有盛產的水果,如此兼顧遊客的胃口與營養,讓人帶著滿足的心情離開。
                                       
綻於山的高接梨花─梨子文化館
在台中縣的東勢山上,有一座梨子文化館,成立於民國91年,同樣也是在921大地震之後,為了拯救東勢這高接梨的發源地,在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合力規劃所興建完成。梨文化館內陳列了高接梨的歷史傳承、梨產業的演進過程與高接梨的種植技術、採收時節等介紹,一揭高接梨的面紗,讓人了解每一位果農背後辛苦的培育過程。

高接梨,為梨山新世紀梨嫁接到台灣平地橫山梨(俗稱粗梨仔)的高品質梨種,是張榕生先生在民國六十五年時,當國內梨業受到外來高品質梨種衝擊、梨園逐漸被荒廢的時代,將新世紀梨的花芽嫁接到橫山梨樹上,產出比梨山產期還要早兩~三個月的高接梨,才挽救了橫山梨的命運。梨子文化館外的梨園,一年約需接枝7~8萬枝高接梨,果農會在冬至時開始高接,近年因蜜蜂有逐漸減少的傾向,所以過年期間會觀察天然授粉的狀況,進行人工授粉,在清明時「疏果」,以摘除過量的果子來控制品質,最後則是為梨子「套袋」,以防蚊蟲、日曬,更重要的是可以防農藥污染,最後則是在端午收成採梨,到這時候果農們才得以喘口氣。不過,此時也是他們進修充電的時刻,在每年八九月時,果農們會參與農會所舉辦的教學課程,以增進自身的技術與知識。

梨子文化館旁,是擁葉生態農場,一座建有農場卻仍舊講求生態平衡的空間,園內許多設施都有自己特別的名字,像是老爸倉庫、山中愛戀廚房等,平時還有提供遊客玩陶與生態講解的服務,採收季節時也會對外開放採果(採收季節:高接梨6~7月,龍眼8月,橫山梨8~9月,甜柿10~12月,紅柿8~9月)。這海拔約650公尺的擁葉生態農場,曾是日據時代的軍事哨台,視野廣達360度,可俯瞰大甲溪與大安溪,是享受山上新鮮空氣又兼具賞景休憩的好地方。


撰文:鄭蕙質 攝影:沈仲達、沈孟達 此文刊載於大金Life & AIR

山城之間,打造生活禪意

好宅配大金設計大賞已邁入第五屆,此次在居家空間組獲得金獎的設計案件,別具特色地將中國山水畫的精髓融入空間設計,透過生活展現藝術之美。

台北城內,山景之間,身後是車水馬龍的喧囂繁華,家居之內則坐擁山間綠意、親近自然,這是榮獲「好宅配大金─居家空間組金獎」的設計案,由城市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的陳連武設計師所主掌,透過各式質材的結合,量身打造富東方氣息的居家環境。

在空間中潑墨山水 展禪意 
因為綠意難得,這間屋子往前方望去便是翠綠山景,如何能夠將這片綠意延伸至屋內來,是陳連武設計師概念發想的起點,一幅中國山水畫因而躍進他的思緒中,進而將山水畫作「可居、可望、可游、可行」四大重要特色融入設計之中,讓室內每一個細節都富有意涵,具實質效益並兼具藝術氣息。

屋主本身擁有大量藝術收藏,因而設計師在空間規劃上,透過牆面來進行切割,保留空間最純粹的狀態,讓這些藝術品在其中能適度的被展現,並在牆面及櫃體背後保留隱形的收納空間,藉此打造「可望」的特質,又保有實質的收納需求;如此室內空氣便毫無阻礙、順暢流通,形塑出「可居」。屋內整體總共有三大循環動線,除了路線皆不重覆外,行走方便又通順,如同「可游」─物換星移遊於雲;再透過許多垂直的線條,將整棟建築外觀所採用的石板質材延伸進屋內,結合木、鐵等材質的變換,做出空間的轉換,是為「可行」,將中國山水畫的氣質胸襟,與室內空間結合,打造出富有禪意的生活品質。

清新流暢 打造恬然居所
安靜的環境,需要閑適的空氣。陳連武設計師為了保留空間的完整度,天花板便成為一大要點,因而選用了大金機體輕薄的吊隱式冷氣,除了讓天花板的空間可以往上抓升外,其多點式出風口設計,讓屋內即使以拉門來做活動式空間區隔,仍能做冷房區隔,達到節能效果。而溫濕度平均又安靜的大金空調,也提升了整體空間的舒適度,避免風切所造成的不適感,讓生活在屋內的人,盡享恬然的居家品質。


居家空間組 金獎
設計師:城市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陳連武 設計師
所在地:台北市
坪數:71

空間格局:三房三廳三衛







 採訪撰文:鄭蕙質 【此文刊載於大金Life & Air 企業刊物】

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完美,來自於精確

每一顆鑽石原石,從Hearts On Fire的嚴格精選,直到成為「全世界車工最完美的鑽石」,全程以一絲不苟嚴謹作業、毫不妥協的專注精神,將每一道細節如藝術品般耀眼呈現。

0.1%  頂級原石,精確品質
鑽石,經過億萬年時光所造就的美麗結晶,HOF自其中嚴選天然、高淨度、無晶結的完美八面晶體原石來打造HOF美鑽。

100倍 數位放大鏡,承諾精準
以超越業界10倍的標準,任何瑕疵皆無所遁形,確保精準切面及最高標準磨光,讓每一顆HOF美鑽都擁有飽滿亮光。

400位 全球切割大師,精湛工藝
全球70億人口,僅400位大師得以勝任,運用頂級防震切磨設備,全程手工切磨,達到極致的平衡對稱,讓光線進入鑽石後,得到100%的折射與反射。

58個切割面,火光精采
每一個切磨面皆光滑如鏡,之間的稜線清晰如同刀鋒,折射出令人讚嘆的七彩火光,只有完美對稱,才能清楚呈現完美圖騰。

100%  光線回饋,堅持完美
不同於一般傳統車工的保留最大重量,HOF車工去蕪存菁,能讓光線進入鑽石後,得到100%的折射與反射,閃耀最璀璨的光芒。

價值掃描  前瞻科技,全球獨創
Hearts On Fire採用價值掃描(VSP, Value Scan Program)為每顆原石進行切割分析,這項獨創的前瞻技術,確保每顆原石都能展現最高價值,而非最大重量。

精確、精準、精湛、完美,透過每一道精密的嚴格程序,HOF美鑽以完美的對稱、完美的比例、完美的磨光,展現一顆鑽石的耀眼珍稀,唯有如此嚴謹的態度,方能造就全世界車工最完美的鑽石──Hearts On Fire



撰文:鄭蕙質
此文刊載於Hearts On Fire 2014年刊 

2014 Hearts On Fire 年刊:與自然奧秘對話

與自然奧秘對話  Whisper to  the Secret of Nature 


大自然的奧秘,來自於肉眼可見卻無法觸及捉摸,蘊藏其中的美麗,因為難以傳述言喻,HEARTS ON FIRE全球御用設計師Ilaria Lanzoni便將其付諸設計之中,透過全新「Aerial Collection」系列,穿越地表的交界,引領一場溯光之旅,跟隨著光的腳步,去體驗自然的神秘魅力。 【本文刊載於Hearts On Fire 2014 品牌年刊】







因為愛 我們勇敢去愛


勇敢,並非憑空而生。
是因為感受過愛,才懂得如何勇敢去愛。每一份對愛的體悟,成為人生重要的滋養,讓每個人得以燦爛閃耀,如同鑽石。

第一份工作  First Recognition
他們始終在那裡,是妳最安心的後盾,他們的擁抱與不求回報的愛,是妳心底永續的支持與溫暖。

「妳被第一間公司錄取、一早興奮緊張準備去報到的那天,爸爸其實就站在陽台上看著妳走遠的背影,知道我的女兒長大了,要去開創她自己的未來。

一年了,妳為工作辛苦加班的模樣,爸爸都看在眼底。孩子,妳要記得,現在的每一份堅持都將在未來帶來甜美的果實,勇敢地去吧,盡情展翅高飛,我們永遠都在這裡,做妳最堅固的後盾。」

讀完了父親的信,女兒拿起了桌上的禮物盒,拿出HEARTS ON FIRE的項鍊,將父親的愛與守護,一起戴上 ……..





那一次分手  Unforgettable Breakup
當妳忘了自己有多獨特而灰心喪志的時候,她就是那個再度喚醒妳的人,因為,她懂妳。

「妳哭著問我,到底妳那裡不夠好,他為什麼要離開妳,只要他願意留下來,妳什麼都肯改。

親愛的,不要停下來向不愛妳的人去證明自己,那只會失去妳原有的美麗,他離開你,是因為妳值得更好的,記得我跟妳說過,做自己就好,妳的獨特自會綻放出閃亮光芒,吸引那個懂得珍惜妳的人。」

享受著悠閒下午茶,女人摸著手腕上姐妹淘送的HOF手鍊,嘴角帶著微笑,回想著這一路的點點滴滴,感受現在的自己正綻放著獨一無二的光芒….






第一封情書  First Love Letter
女人最愛聽的那三個字,在男人認真訴說下,是更為動聽難忘。

「我知道,交往這些年來,妳老是埋怨我從不寫情書給妳,也總不說我愛妳,偶而還會因此吵起嘴來,儘管如此,妳始終都在我身邊,陪伴我渡過每一天。

其實啊,我把對妳的愛,仔細寫在每一刻相處的時光裡,記錄在妳一顰一笑中,那些曾經讓妳流過的淚,都一一流進了我心底。這一句我愛妳,鐫刻在這枚戒指上,讓我對你的愛永遠照亮妳心,讓我倆一生,相守相惜。

「妳,願意嫁給我嗎

喜悅的眼淚從妳眼眶中流下,妳又好氣又好笑,轉身找著這份情書的始作俑者,才發現他一直守在妳身後,手裡拿著一只HOF鑽戒,緊張地等著妳的回答……






那一次榮耀  The Glory of Great Teamwork
妳們並肩作戰,遇到愈難的案子,鬥志便愈高昂,妳們鼓舞、打氣,為團隊的榮譽出戰,為彼此的努力加油。

「妳每件事都力求親自上陣,無論是工作或是生活,都不吝與我們分享,妳告訴我們,只有難不倒的團隊,沒有辦不到的案子,歷練與堅持在妳身上散發出自信的光芒,引領我們團隊卓越成長。」

頒獎那天,妳讓整個團隊上台領獎,自己留在台下為我們鼓掌,臉上流下的感動淚水,與妳手指上的HOF鑽戒映照出耀眼的光芒,如此美麗無暇!也讓我們知道,妳多麼以我們為榮,而我們這個團隊,也因為有妳帶著我們,而淬練出無比榮耀。



單元企畫與撰文:鄭蕙質 
此文刊載於Hearts On Fire 2014品牌年刊

陽台小天地:園藝治療的種子

心情好的時候,不好的時候,小天地都是我的心靈休憩站。裡面有被人丟棄的花草、也有從花市買來的植栽,朋友送的、自己莫名從土裡冒出來的。

園藝治療與其它藝術治療最大的差異,便是與綠色小生命們交會時,你照顧它,照護著它的每一吋成長,當人被一個生命所需要時,他也被這個生命的成長過程所療癒了。




品茗之藝:對應節氣,與茶對話


在恰當的時間,飲用合宜的茶款,享受茶湯與身心對話所衍生的沉穩意境。回溯到最初,自神農氏無意間發現「茶」之後,人們便以其實用性為使用導向,茶便成為一種藥引,主利尿解渴,而後才衍生成為生活品味之一環,透過沏茶中味、品、嗅的過程,沉澱品茶者的心靈。


而台灣四面環海、又有中央山脈橫貫,因而形成北中南獨到的氣候環境,適合培育不同種類的茶款,若以產地論,最常見的茶款可分為以下五類,分別為三峽的龍井綠茶;南港及坪林的包種茶;新竹北埔及苗栗的白毫烏龍;南投草屯的凍頂烏龍;以及花蓮鶴崗、南投縣魚池鄉的紅茶。每一款茶因配合不同的發酵程度及茶湯特質,還可依季節節氣及個人體質來搭配飲用,如同與茶對話般,調節身體,落實飲茶養生。

對時飲茶 ─ 輕、柔、緩、潤
春天如同一天的早晨,適合偏清爽、輕發酵的包種茶,茶湯為蜜黃色,茶香秀氣清雅,用淡雅茶香喚醒沉睡一晚的身體細胞,另有一說是早晨9點前飲用零發酵的綠茶,持續喝對減肥效果頗有助益。進入到夏天,氣熱急燥,則適合40%~60%發酵程度的白毫烏龍,此款茶葉顏色帶有白、黃、綠、黑、紅五色,又稱為五色茶或東方美人茶,採收期限定在炎夏六、七月時進行,茶樹的嫩芽皆需經過小綠葉蟬啃咬後長成茶芽,稱為「著涎」,而此款茶葉品質優劣就取決於涎的程度,茶湯呈現琥珀色,帶有甜熟花果香及淺淺地米香,口感溫潤帶有厚度,如同出塵的芙蓉,適合午后飲用。

秋天的節氣濕中帶有些微涼意,因而可以選用屬性偏中庸、如壯年般的凍頂烏龍茶,也是台灣最為知名的一種,發酵程度介於25%~40%,仔細品茶時,能嘗到茶湯中的玄米香及些微焦糖味。擁有20多年茶藝經驗的賴鳳琴老師與我們分享品茗的小要訣:「不苦不澀非茶也,苦後回甘為上品」,凍頂烏龍便會因各別產地的山頭氣而造就不同口感,或苦或澀便可得知產地的特質。在入冬之後,則可選用全發酵的紅茶,屬性偏暖不傷胃,帶有濃厚的果蜜香,也適合在黃昏落日後飲用。不過,除了配合節氣之外,也可按個人的體質寒熱來搭配茶飲,一虛一實的相互對應飲用,便能發揮茶的功效,幫助調節體質。

三口品茶─熱、溫、涼
品字三個口,所以在品茶時,應分三口喝,滾熱時、溫潤時、涼冷時各一口,品嘗不同的風韻及口感,而要如何才能沖泡出一壺好茶?其中要訣便在於水溫、茶葉量及沖泡時間的掌控,使用的壺器則可依使用者的偏好來選用。

首先,在水溫的掌握上,雖說溫度愈高,愈能萃取出茶中精華,但一般沖泡溫度建議介於70度至90度之間即可。在溫壺及溫杯之後,便可視飲用的人數將適量茶葉放入壺中,舉例來說,如六人飲用,便需要約茶壺一半的茶葉量,以此類推。沖泡時,沖泡過久會釋放出過量單寧及茶鹼,影響茶湯口感,第一沖可在注水靜置30~40秒後倒出,之後的每一沖則再增加5~10秒便可。通常,主人禮貌上會先飲用第一沖的茶湯,確認茶的香氣韻味是否到位,不夠好喝是不會奉茶給客人的,會另外再沖泡一次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

不過,沖泡時間與次數的拿捏,需視茶葉特質來調整。一般來說,茶葉分為條索型與捲曲型,如紅茶類即條索型,上述的沖泡時間便可讓茶葉完整的舒展開來。但烏龍茶為捲曲型,需要兩次快沖快倒的「溫潤」手續,讓茶葉能夠透過二次溫潤徹底呼吸舒展,再加上約50秒的沏泡時間,便可品嘗到茶的真切滋味。

透過不同材質茶器的選用,也對茶湯的呈現有所影響。如偏厚重的茶湯較適合使用陶壺或紫砂壺,因此款質地可以修飾茶湯的口感,而清香淡雅的茶湯,則適合使用瓷壺,除了能夠完整呈現茶湯的原汁原味外,也能欣賞到清澈的茶色。若想要更細微品嘗茶中滋味,建議可使用較小的壺款,沖泡出來的茶湯質地會更為細緻。

三步試茶─適量、高溫、靜置
如何分辨茶葉的好壞,除了仰賴熟識的商家外,賴鳳琴老師還解說了一套簡易實用的國際鑑定法,只需將3公克的茶葉放入白瓷碗一只,注入100度的熱水浸泡5分鐘之後倒出品嘗,高溫能真實表現出一款茶葉的優劣,透過這種方式的試茶,逐漸培養出對於茶的鑑定功力。

品茶,除了怡情養性,同時也是送禮的最佳選擇,若是不熟悉的商家,建議初次選購時,從小量包裝的茶葉禮盒入手,或可選購布料類的特殊包裝,拆除後還可挪作他用,特別受外國人喜歡。而在茶款的選擇上,建議以貼近各國的飲用文化為考量較不容易出錯,如歐美國家便可贈送白豪烏龍或紅茶類,日本則特別喜好台灣的綠茶及香片等,送禮自用皆相宜,對內怡情想性,透過品茗來體會生活,對外又可做為人際關系的維繫媒介,於是我們得以窺見一席茶的影響力,既內斂又深遠。


茶藝老師
賴鳳琴:1969年從事髮型設計至今,2002年開始茶染與植物染教學,致力於茶文化的推廣。為了讓茶道文化能更普及大眾,在南港社大開設了「南港茶染藝術與茶文化」和「茶與生活藝術」兩門課程,並於2012年起於紀州庵文學森林開設「幸福茶道—生活處處皆有茶」茶藝課程至今。

現任:台北市南港社大茶藝藝術講師、紀州庵文學森林茶藝課程講師

採訪撰文:鄭蕙質攝影:沈孟達場地、器具提供:紀州庵 (www.kishuan.org.tw/home)
茶藝諮詢:賴鳳琴女士 本文刊載於大金Life & Air 季刊  No. 28




海平面以下的湛藍世界

海平面以下的湛藍世界The Stunning Beauty under the Sea Level

採訪撰文:鄭蕙質  專業諮詢暨圖片提供:Yorko Summer │本文刊載於大金Life & Air季刊 No.29 

潛入海裡,感受前所未有的寧靜,欣賞悠游的魚群與海底生態,是截然不同的休閒體驗。陸地上的世界,有山、有雲、有城、有景,是我們所熟知且慣於探索的,但海平面以下的世界呢?優游的魚群,那廣大無垠的藍,像是另一個神秘的宇宙,靜待著游人跨越那邊界,一探海底究竟。

海水之中 如魚悠游
以整個地球而言,海洋占七成的面積,水裡的景色與陸地相比毫不遜色,只是人們慣於地表上的世界,鮮少有機會體驗海底悠游的暢意。國際知名水下攝影師、也是潛水達人的Yorko Summer,便特別介紹到順流與斷層潛水,當受過正規訓練的潛者潛入海底,順著海潮的方向潛游,便能體驗與潮流並進的自由;而斷層潛水則可看見洋流交會,與許多精彩的生物相遇。那大千世界,在湛藍海水的包容下,份外美麗。

潛水歸屬於休閒活動之一,倘若想要進入海域探索,需要完成潛水訓練及考取執照。一般來說,十二歲以上、略懂游泳且身心健全是入門基礎,有體力有興趣就可初嘗,通常人們會擔心年紀或體力無法負荷沉重的潛水裝備等,實際上大海的浮力能助你一臂之力,在海裡時,這些裝備反而顯得輕。另外,一入海裡,動作愈輕,氣瓶的消耗愈慢,反之則氧氣消耗愈快,所以透過基本訓練來學習與熟悉海底的規則、並在潛水時確實遵守,便是確保安全潛水最為重要的部份。

國際認證潛水執照種類
國際認證潛水執照分有不同系統,目前會員人數居冠、最廣為人知的為PADI(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此系統從開放水域潛水員到領導階級共細分8級。

以初學者來說,「開放水域初級潛水員(Open Water Diver)」為最基本的潛水課程,最深可潛至18公尺,經由合格的潛水教學,完成水肺潛水基礎與技術相關訓練後便可領取檢定證書。再進一階的為「開放水域進階潛水員(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包含深潛、船潛、夜潛等不同潛水專長訓練,最深可潛至40公尺,此深度也是一般潛水員的極限,如想要再深入海底,或對其它不同系統有興趣,則可依個人需求向專業潛水教學中心詢問。

不過,無論是何種階級,潛水是團體活動,每一次都需結伴同行,絕對不要單獨一人,在海底遇有任何問題才能互相幫忙,而一次潛水時間大約是30分鐘至1個小時間,實際依各人狀況而有所不同。針對潛水初學者,Yorko便建議道:「5米~40米是潛水視野最精彩的環境,海底的景色變化度也高,建議實際下水前先熟悉如何控制中性浮力,便可自在探索海底美麗的景色。」

小標:國內外知名潛水景點
台灣知名的潛水地點,北部是以東北角與八斗子為主,東北角因為地處海灣內,較少風浪的影響,所以像龍洞灣的幾個潛點,就十分適合初學者練習;而八斗子的潛點則可見到多樣海底生物與軟珊瑚等。再往南去,則有墾丁後壁湖及位於恆春半島西邊的合界等,海底景色也十分豐富完整,各類魚種皆容易見到,是潛水的熱門地點。東部則以綠島及蘭嶼為主,多采多姿的珊瑚及各種模樣的無脊椎動物,讓海底像一幅斑斕畫作般引人。基本上,在台灣,一年四季皆可潛水,但主要因為夏季多颱風,颱風前後洋流變化大,計畫潛水前需要先作好功課,避開這個時間較為安全。

國外的知名潛點,離台灣近一些的潛水天堂──帛琉(Palau),一個被形容為彩虹故鄉的地方,一年四季如夏,皆適合潛水,「但最好的季節是11月~6月。」曾經長期居留在帛琉的Yorko補充道。當地重點浮潛景點之一為美麗的水母湖,與絕無僅有的無毒水母在海中近距離接觸,可是一輩子難忘的體驗。另一個不能錯過的景點則是大斷層,高度落差數百公尺深的水下斷崖,地形壯觀又生態豐富,可以見到各式各樣色彩鮮豔的熱帶魚類。

另外,巴里島的土藍奔(Tulamben)也是很棒的潛水聖地,是潛水達人們每年必定多次造訪的地方,海底景觀有著名的自由號沉船,現已經變成魚礁,就像是魚兒們的海底樂園。或是印尼的潛水天堂四王島(Raja Ampat),受到國際保育組織及美國自然保育協會所認定之世界遺跡之一,全世界75%的珊瑚品種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為珊瑚礁保護得最好的地方,並有提供船宿潛水,幸運時可見到最大長達12公尺的魔鬼魚(Manta)在身邊遨遊,那水下的壯闊,可是難忘的潛水體驗。

海底保育 每人皆可盡一份心力
海裡的景象變化度很高,潛入探索時總不時會遇見意外的驚喜,像是海底與陸地皆有屬於自己的聲音,身處海中,如同在海裡飛翔,潛者常常可以感受到心中的那一片寧靜,「仔細聽,可以聽到魚在啃食珊瑚的聲音,那是海裡才有的音樂。」視海如家的Yorko笑著分享道。

只是,人們長期對海洋漁類的過度補撈及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海底的生態正以難以逆轉地速度在變化著。以台灣來說,雖然四面環海擁有豐富海底景緻,但因為過往不懂得保育,海底環境遭到破壞,十分可惜。幸好,近年來海洋保育意識逐漸抬頭,人們開始注重海底的生態環境,因而,對每一位喜好海底世界的潛者來說,欣賞魚群風光時,請勿任意抓取碰觸,一方面避免對魚群造成傷害、另一方面也是避免碰觸到有毒生物,確保安全;或是從海底隨手帶走什麼,皆可能造成生態的不平衡,在享受潛水的自由時,也一同協助海底的生態維持,讓這樣的美麗能夠永續長存。